欢迎来到广汇联合(北京)认证服务有限公司,ISO10012测量管理体系认证专家

ISO9001认证公司 ISO9001认证机构 ISO9001认证价格

体系认证与服务认证定制解决方案签订正规合同,证书真实有效
广汇联合认证-全国服务电话199-3586-9001
广汇联合认证
广汇联合认证-企业ISO认证专家

企业ISO认证专家

全国34省均可办理

199-3586-9001(同微)

广汇联合认证客服微信

两化融合认证是什么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办理费用流程资料

时间:2025-09-24 15:35:08 来源:广汇联合认证 点击:3

客服热线:19935569065

两化融合认证是什么企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办理费用流程资料

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办理全指南:数字化转型的必经之路


当传统制造企业因生产效率低下被市场淘汰,当供应链企业因信息协同不畅错失订单 —— 在数字化转型浪潮下,“两化融合”(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)已成为企业突破发展瓶颈的核心路径。两化融合管理体系(GB/T 23001-2017)认证,通过构建系统化的数字化管理机制,帮助企业实现生产、管理、供应链的全面升级,既是政策鼓励的转型方向,更是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 “金钥匙”。

一、申请条件:3 项核心准入要求

  1. 主体资质合规:需为依法注册的独立法人或非法人组织(如分公司、集团子公司),持有有效营业执照,经营状态为 “存续”,无 “吊销”“经营异常” 等情况;若为特殊行业(如汽车制造、电子信息),需具备行业必备的生产经营资质(如汽车生产许可证、电子元器件检测资质)。

  2. 两化融合基础具备:已开展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相关工作,如引入 ERP(企业资源计划)系统、MES(制造执行系统)、SCM(供应链管理系统)等,且信息化系统已在生产、管理或业务环节实际应用 3 个月以上;需明确两化融合发展方向,如 “通过 MES 系统实现生产流程数字化管控”“借助 SCM 系统优化供应链协同效率”。

  3. 管理体系雏形搭建:已初步建立两化融合相关的管理制度,如信息化系统运维制度、数据安全管理制度、数字化人才培训制度;近 1 年内无因数据泄露、系统故障导致的重大生产事故或客户投诉,无违反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(如《数据安全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)的行政处罚记录。

二、资料清单:4 大类必备材料

(一)主体与行业资质证明

  • 营业执照复印件(加盖公章,需包含最新年检信息);特殊行业需额外提供行业资质证书,如汽车制造企业提供《道路机动车辆生产许可证》,电子信息企业提供《电子认证服务许可证》。

  • 两化融合相关信息化系统证明:如 ERP、MES、SCM 等系统的采购合同、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、系统上线验收报告,需体现系统名称、功能模块、应用时间及覆盖范围(如 “MES 系统覆盖 3 个生产车间,应用时长 6 个月”)。

(二)两化融合体系文件

  1. 纲领性文件:两化融合管理手册,需明确两化融合方针(如 “数字化驱动、智能化升级、高效化运营”)、体系覆盖范围(如 “某工厂生产环节数字化管理 + 集团供应链信息化协同”)、两化融合目标(如 “通过 MES 系统实现生产效率提升 15%”“借助 SCM 系统缩短供应链响应时间 20%”)。

  2. 程序文件:至少包含 5 项关键程序 —— 信息化系统规划与实施程序、数据采集与应用程序、系统运维与安全管理程序、数字化人才培养程序、两化融合绩效评价程序;生产型企业需额外补充 “生产环节信息化管控程序”“设备联网与数据交互程序”。

  3. 操作文件:两化融合工作台账(记录信息化系统应用情况、数据采集频次与用途)、数字化岗位操作手册(如 MES 系统操作员作业指导书、数据分析师工作规范)、数据安全风险评估报告(含风险防控措施,如数据加密、访问权限管控)。

(三)运行与审核证据

  • 体系运行记录:3 个月以上的信息化系统运行日志(如 MES 系统生产数据记录、ERP 系统财务数据统计)、两化融合绩效数据(如生产效率对比表、供应链响应时间统计表)、数字化人才培训记录(培训内容、参与人员、考核结果)。

  • 内部审核资料:内部审核计划、检查表(覆盖 GB/T 23001-2017 标准全部条款,重点核查系统应用有效性、数据安全管理情况)、不符合项整改报告(如 “某车间 MES 系统数据采集不及时” 的整改方案与验证记录)。

  • 管理评审材料:会议纪要、评审报告,需体现高层对两化融合体系的评价(如 “上半年生产效率提升 10%,需进一步优化 MES 系统数据分析功能”),以及下阶段两化融合改进方向(如 “引入 AI 质检系统,提升产品检测效率”)。

(四)合规与基础材料

  • 信息化相关法律法规清单:需包含《数据安全法》《网络安全法》《企业信息公示暂行条例》等文件,涉及跨境数据传输的企业需补充《数据出境安全评估办法》相关合规材料。

  • 数据安全与网络安全证明: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备案证明(至少二级)、数据备份与恢复测试记录(如每月一次的数据备份验证报告)、信息化系统安全漏洞扫描报告(每季度一次,由专业机构出具)。

三、办理流程:4 阶段闭环(总周期 4-6 个月)

1. 体系筹备与试运行(1.5-2 个月)

  • 组建专项小组:成员涵盖 IT、生产、管理、财务等部门,明确各部门职责(如 IT 部门负责系统运维,生产部门负责信息化系统在生产环节的应用落地);可聘请具备两化融合咨询资质的机构,协助梳理业务流程、制定体系文件。

  • 完成核心动作:开展全员标准培训(重点培训数字化岗位人员与管理层),梳理两化融合关键环节(如生产数据采集、供应链信息协同),设定两化融合目标与绩效指标,编制体系文件并发布实施,启动信息化系统试运行与数据积累。

2. 内部审核与管理评审(2-3 周)

  • 内部审核:由具备两化融合内审资质的人员组成审核组,对照 GB/T 23001-2017 标准,核查体系运行的符合性与有效性,针对发现的问题(如 “SCM 系统与供应商数据交互延迟”),制定整改计划并落实。

  • 管理评审:企业高层主持会议,评审两化融合体系的适宜性(如是否适配业务拓展需求)、充分性(如数据采集范围是否全面)与有效性(如两化融合目标完成进度),确定体系改进措施(如 “升级 SCM 系统服务器,提升数据交互效率”)。

3. 外部认证申请与审核(1.5-2 个月)

  • 选择认证机构:优先选择具备两化融合认证资质的机构,建议选择熟悉企业所属行业的机构(如针对汽车制造企业选择有汽车行业认证经验的机构),确保审核标准与行业特性匹配。

  • 提交申请:在线或线下提交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申请书》及全套资料,认证机构在 5 个工作日内完成资料初审,若资料缺失或不符合要求,需在 7 个工作日内补充完善。

  • 现场审核:分两阶段进行 —— 第一阶段审核体系文件的符合性(如两化融合目标设定是否科学、程序文件是否覆盖标准条款);第二阶段审核体系实际运行情况(如核查信息化系统应用效果、数据安全管理落实情况),审核中发现的不符合项需在 30 天内完成整改并提交验证材料。

4. 获证与持续维护(长期)

  • 证书颁发:整改验证通过后,认证机构在 10 个工作日内颁发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认证证书,证书有效期 3 年,有效期内每年需进行 1 次监督审核(核查体系运行的持续性,如新增信息化系统的纳入情况、两化融合目标的更新完成情况)。

  • 持续改进:企业需定期更新两化融合目标(如每 1-2 年根据业务发展与技术升级调整目标),持续引入新技术(如工业互联网、人工智能)优化融合模式,确保两化融合体系持续适配数字化转型需求,实现企业竞争力稳步提升。

四、认证核心价值:4 大关键收益

  1. 生产效率显著提升:通过信息化系统与生产环节的深度融合,企业可优化生产流程、减少人工干预,实现效率升级。例如某机械制造企业认证后,借助 MES 系统实现生产工序自动化调度,生产周期从 20 天缩短至 12 天,产能提升 40%;某电子企业通过 ERP 系统整合采购、生产、库存数据,库存周转率提升 35%,资金占用成本减少 120 万元 / 年。

  2. 市场竞争力大幅增强:在招投标、供应链合作中,两化融合认证常作为 “核心加分项” 或 “准入门槛”。例如某汽车零部件企业凭借认证资质,成功进入某新能源汽车厂商核心供应链,年度订单金额增长 8000 万元;政府数字化转型相关项目招标中,认证企业中标概率较未认证企业高 60%。

  3. 政策红利精准获取:国家及地方政府对两化融合认证企业给予多重支持,如工信部 “两化融合贯标示范企业” 评选优先考虑认证企业,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对认证企业给予 5-20 万元补贴,江苏、浙江等地将认证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挂钩,认证企业可享受额外税收优惠。

  4. 风险防控能力升级:体系化的数据安全与系统运维管理,能有效规避信息化风险。例如某食品加工企业通过认证后,建立完善的数据备份与安全管控机制,成功抵御一次网络攻击,避免生产数据泄露导致的 100 万元损失;某物流企业借助 SCM 系统实时监控供应链风险,将订单延误率从 8% 降至 2%。

对于企业而言,两化融合认证不仅是一张 “数字化资质证书”,更是一套科学的数字化转型方法论。通过体系化管理,企业可打破信息孤岛、优化资源配置,实现从 “传统运营” 到 “数字化智能运营” 的跨越。尤其在数字经济加速发展的当下,提前办理两化融合认证,能让企业在行业竞争中抢占数字化先机,为长远发展筑牢根基。


广汇联合(北京)认证服务有限公司
在线客服
联系方式

24小时热线

19935869001

工作时间

周一到周日

公司电话

199-3586-9001

微信沟通
线

X

广汇联合认证微信号

可手机截屏,微信识别二维码

广汇联合认证微信号:19935869001

(点击可复制微信号,到微信添加好友)

打开微信

微信号已复制,请打开微信-添加好友!

广汇联合认证     获取认证报价、流程